Giáo trình Đất nước học Trung Quốc

Mục tiêu:

- Trình bày được tổng quan về lãnh thổ Trung Quốc như vị trí địa lý, khí hậu,

tài nguyên và các khu vực hành chính Trung Quốc; trình bày được các điểm ngữ

pháp và sử dụng được chính xác các từ trong nội dung bài đọc

- Đọc hiểu được nội dung của bài đọc; Giải thích được , thuyết trình được các

chủ điểm liên quan đến bài học.

- Vận dụng kiến thức trong nội dung bài học, liên hệ với thực tế của nước

mình, có cái nhìn đúng đắn tổng quan của đất nước Trung Quốc.

Nội dung chính:

第一节 地理

一、面积与位置

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领土辽阔大,总

面积约 960 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Éluósī- Nga)和加拿大, 据世界第三位,

居亚洲第一位,接近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中国的边界线长约 22800 公里,周围与 15 个国家接壤,它们是朝鲜

(Triều Tiên)、俄罗斯、蒙古(Mông Cổ)、哈萨克斯坦(Hāsākè - Kazakhstan)、吉

尔吉斯坦( Jí ěr jítǎn- Kyrgyzstan)、塔吉克( Tǎjíkè- Tajikikistan)、阿富汗

āfùhàn - Apghanistan)、巴基斯坦( Bājīsītǎn - Pakistan)、印度( Ìndù - Ấn

Độ)、尼泊尔( Níbò’ěr - Nepal)、不丹( Bùdān - Bhutan)、锡金( Xījīn –

Xích Kim)、缅甸( Miǎn diàn - Miama)、老挝( Lǎowō - Lào)、越南;相

临的国家还有韩国、日本、菲律宾(Philippin)、马来西亚(Malaixia)、新加坡

(Singapo)、印度尼西亚(Inđônêxia)、泰国、柬埔寨( Jiǎnpǔchài – Campuchia

、孟加拉国( Měngjiālā - Bănglađet)等,如图 1.1 所示:

Giáo trình Đất nước học Trung Quốc trang 1

Trang 1

Giáo trình Đất nước học Trung Quốc trang 2

Trang 2

Giáo trình Đất nước học Trung Quốc trang 3

Trang 3

Giáo trình Đất nước học Trung Quốc trang 4

Trang 4

Giáo trình Đất nước học Trung Quốc trang 5

Trang 5

Giáo trình Đất nước học Trung Quốc trang 6

Trang 6

Giáo trình Đất nước học Trung Quốc trang 7

Trang 7

Giáo trình Đất nước học Trung Quốc trang 8

Trang 8

Giáo trình Đất nước học Trung Quốc trang 9

Trang 9

Giáo trình Đất nước học Trung Quốc trang 10

Trang 10

Tải về để xem bản đầy đủ

pdf 84 trang xuanhieu 880
Bạn đang xem 10 trang mẫu của tài liệu "Giáo trình Đất nước học Trung Quốc", để tải tài liệu gốc về máy hãy click vào nút Download ở trên

Tóm tắt nội dung tài liệu: Giáo trình Đất nước học Trung Quốc

Giáo trình Đất nước học Trung Quốc
卫星收回技术的国家。 
 第三,其它领域科研成果层出不穷。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
其它科技事业的发展。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各个方面都有很
大的发展。新中国成立 50 年来,平均每年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2300 项,一般
科技成果 4450 项,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平均每年获得 7890 项。 
 第四,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靠的是“两
条腿走路”。除了不断研究、发明之外,还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进行
消化、吸收,促进本国科学技术的更新与改造。中国从国外引进技术的重点
是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和原材料产业,主要目标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
花色品种,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经济效益。从 1979 年到 1989 年,一与
 60 
国外见订了两万多项目、三万多个合同,是一些产品的技术面貌发生深刻变
化。 
 总而言之,解放 50 多年来,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是空前的。当然,与
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跟不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了发展科技事业,
近些年来,中国加快了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发挥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思考题: 
1. 谈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 请谈谈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科技的影响。 
3. 请简略介绍中国近代科技发展。 
 4.谈谈当代中国的科技发展情况。 
 61 
第八章 中国的习俗和传统思想 
 Mục tiêu: 
- Nêu được những phong tục tập quán, tư tưởng truyền thống của người 
Trung Quốc, như tập quán về hôn nhân gia đình, tang ma, tư tưởng truyền thống 
gồm có tư tưởng nho giáo, đạo giáo và các ngày lễ, tết truyền thống; Trình bày 
được văn hóa ẩm thực của người Trung Quốc. 
- Đọc hiểu được nội dung bài đọc, giới thiệu được lưu loát về văn hóa phong 
tục tập quán hôn nhân gia đình, các tư tưởng nho giáo, đạo giáo. 
- Người học có được kiến thức tổng quan chung về văn hóa phong tục tập 
quán và tư tưởng truyền thống của người Trung Quốc, biết vận dụng vốn từ một 
cách linh hoạt vào trong các tình huống có liên quan. 
Nội dung chính: 
第一节 婚葬习俗 
一、婚姻家庭 
 婚姻历来被作为社会生活非常重要的大事,关于婚嫁的仪式也有一套格
外烦琐的规定。 
 中国古代,男女双方对自己的婚姻不能做主,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婚前男女只能通过媒人了解对方的一些基本情况,直到入 洞房时
才彼此第一次见面。 
 中国的婚姻礼俗,最典型的就是“六礼”。“六礼”指的是:纳彩、问
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采纳就是男方家托媒人带礼物到女家求婚,
若女家不收礼物就是拒绝了。问名就是采纳通过以后,男家要写红帖,请媒
人带着红帖到女家,把女方的姓名、出生年月时辰写回来。纳吉是男家把写
回的女方的姓名、出生年月时辰在自己家的祖先牌位前算卦,然后请媒人通
知女方这个“吉”或“不吉”的结果。纳征就是如果算卦的结果好,男家就
要准备一份比较重的彩礼,作为聘礼,青媒人给女家送去,算是正式定婚。
 62 
请期,婚姻定下以后,男家要选一个吉利的迎亲日子,把选定的吉利日写好,
请媒人带着它和礼物到女家去。如果女家不接受男家定的日子,就要改期,
所以说“请期”就是请对方决定的意思。亲迎是最后一步。到结婚日,新郎
亲自和媒人带着礼物去女家。先拜见新娘的父母,再拜谒(bàiyè - bái)新
娘的祖先祠堂,献上礼物,然后请新娘上车。 
 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不但由父母包办,而且还强调“门当户对”。男女
的婚姻也不平等的,男的可以娶多妻,而女的则不能,买卖婚姻、逼婚、枪
婚的现象特别多。 
 1950 年,中国政府公布了婚姻法,实行自由婚姻、男女平等原则。现
在,举行婚礼的仪式有各种各样的如举行喜宴、茶话会、集体婚礼、旅行婚
礼等,不过站主要地位还是比较传统的婚宴。宾客想新郎新娘祝福,如“新
婚愉快”、“白头到老”等。 
 中国的传统家庭是“四代通堂”就是有祖父、爷奶、父母子孙四代一起
生活。但是,现在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成了核心家庭,只有父母和未婚孩子在
一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离婚率有所增高。 
二、丧葬习俗 
 人死称为丧,死者遗体的处理称为葬。古代汉族的丧礼一般包括哭丧、
吊丧、小殓(liàn - liệm)、大殓、出殡(chubìn – đưa linh cữu ra khỏi nhà)
等。哭丧是用哭对死者表示哀痛;吊丧指亲友去死者家祭奠 (jìdiàn – truy 
điệu);小殓指为死者穿寿衣,并以酒食奠死者;大殓主要包括将尸体装入
棺材;出殡是丧礼的高潮,出殡那天家人必须披麻带孝到达墓地,进行土葬。 
 土葬是汉族民族普遍采用的丧法。丧下时,死者生前喜欢的东西也一起
埋去。甚至,在奴隶社会时期,努力也被一起埋丧。除了土葬之外,中国各
 63 
民族还有水葬、火葬、天葬等习俗。水葬就是把死者投入江湖河海。火葬多
见于少数民族。天葬流行于西藏等地的一种葬法,让鸟类来争夺死者的尸体
飞到天空,似乎死者已经到天堂一样。 
第二节 庆假日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
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
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
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
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
(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清明节(公历 4 月 5 日前后)、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
五)、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 
另外,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
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们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一、春节 
 农历 1 月 1 日。这就是中国各民族最重视的节日,规定放假十天。自古
以来,中国沿用农历,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新年,采用公历以后就改为“春
节”。春节之前,家家清扫、装饰屋子,以前还贴红色春联或年画,门神像
和“福”字。 
 除夕(农历腊月三十日),全家团聚在一起吃丰盛的晚餐——“年夜
饭”。饭后,大家谈天说地,做游戏取乐,一夜不睡觉,叫“守岁”。以前,
 64 
到深夜 12 点,千家万户鞭炮齐鸣,象征着辞旧岁,迎新春,使春节气氛达到
了最高潮。 
 正月初一这一天,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吃饺子,吃饺子能“招财进宝”。
南方人吃年糕、汤圆表示“年年升高”、“全家团员”。拜年活动从那天开
始。大家穿上新衣,开始走亲访友“拜年”,一连持续好几天。 
二、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也叫“灯节”。
那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夜晚到处灯火通明。元宵节观赏彩灯,始于汉明帝
时,后来,京城和民间都有放灯活动,叫灯会。这一夜,人们可以观赏格式
彩灯、舞龙、舞狮,也可以参加猜灯谜活动。元宵节当然离不开吃元宵,也
叫汤圆,表示人们希望团员的心情。 
三、“三八”妇女节 
 公历 3 月 8 日,是国际妇女斗争纪念日。1908 年 3 月 8 日,美国妇女们,
因要求男女平等权利而举行示威(shìwèi- thị uy),次年在丹麦召开第二
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上,决定这一天作为国际妇女节。中国妇女这一天放
假半天。 
四、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
之交。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
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
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
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
 65 
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是中华民
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
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 4 月 5 号前后,即春
分后第 15 日。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
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祭祖节期很
长,有 10 日前 8 日后及 10 日前 10 日后两种说法,这近 20 天内均属清明祭
祖节期内。这一天,人们一般到亲人和革命烈士的墓前或纪念牌前扫墓、鲜
花,一表示悼念 (dàoniàn – tưởng niệm)。 
五、“五一”国际劳动节 
公历 5 月 1 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1986 年 5 月 1 日,美国工
人罢工和游行示威,反对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要求实行 8 小时工作制,经过
流血地斗争取得了胜利。1898 年“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将 5 月 1 日定为
国际劳动节。 
六、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
医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
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
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
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
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农历 5 月 5 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中国
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Qū Yuán - Khuất Nguyên)。据说,当年屈原反对楚
国的腐败,受到打击,被楚王流放,后来楚国被秦国打败,屈原于 5 月 5 日
 66 
投江自杀。人们纷纷划船救屈原,并把粽子仍进江中,不让鱼伤害屈原。后
来就有了塞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 
七、中秋节 
农历 8 月 15 日中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jìrì – ngày giỗ)、秋天祭日,
在民间逐渐形成了拜月,祭月习俗。中秋节的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的,还
有水果,全家人一边吃以便观赏月亮。 
八、“十一”国庆节 
公历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1949 年 10 月 1 日,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这一天,都要进行庆祝,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式等。 
 此外,全国性的节日还有植树节(4 月 4 日、教师节(9 月 10 日)、重
阳节(农历 9 月 9日)等。中国少数民族还有很多自己的节日。 
 总的来说,中国节日可以分为 4 类:第一类是传统节日来历都有民间或
历史故事,一般与鬼、神、天、地联系再一起。第二类是现代节日,是为了
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某一种大事件、鼓舞民众的革命精神。第三类是国际
节日。第四类是各少数民族的节日。 
第三节 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是有着长远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
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
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67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
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
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一、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
个特点: 
 1.风味多样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
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
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
粤闽四大风味。 
2.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一直
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
夏天多凉拌冷冻。 
3.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
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
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
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68 
4.注重情趣 
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
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
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
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
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
“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5. 食医结合 
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
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
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二、食物制作方法 
 食物制作方式,以热食、熟食为主。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掌握了很高的
烹调技术。不过,各地的做法和味道不一样,一般有“南甜、北咸、东辣、
西酸”的说法即:南方人喜欢吃甜的、北方人喜欢吃咸的、山东人喜欢吃大
葱和辣味、山西人喜欢吃酸醋。 
 中国人吃饭时,聚在一起吃的,古代中国人是围着火聚食。传统的饭桌是
圆的或方的,用筷子吃饭。普遍的筷子用竹木制成,贵族则游泳象牙、银等
材料制作的。 
中国人上古时期就有正常的饮食制度,每日二餐。经过很长的历史时期,随
着农业的逐步发展,才开始增加一顿,形成了三餐制。 
 对于被称为“美食”的中国菜,色、香、味、形俱全是最起码的标准。
除了这些,还讲究美器配美食,即餐具的选择。 
 69 
第四节 儒教思想 
儒家是中国古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为历代儒
客尊崇。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
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和墨家并称
显学。 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 在汉武帝后兴起。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
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 
中国的儒家思想是由孔子创立的。孔子(公元前 551 年—前 479 年)姓
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
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
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 
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
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
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特征
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
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
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
想的流变、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张、程、
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
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
“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
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 
 70 
 孔子的儒家学说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礼”。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礼”是思想的核心。他所说
的是“周礼”,包括祭礼、婚礼、丧礼、外交礼等,主要是典章制度和道德
规范。周礼的基本原则是“君臣父子”和其他等级关系。只要每个人都能严
格遵守,社会就能稳定,天下就回会太平。 
 第二,“仁”。“仁”主要是“爱人”,即人与人之间要相爱。要做到
“爱人”要想到两项:一是自己想站得住,也得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满
足的要求,也要使别人满足;二是自己所不希望、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于
别人。 
 第三,“中庸”(yōng)。所谓“中庸”,简单说,就是不走极端,而
去中间,使两端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补充,达到令人满意的结合。孔子的这
种“中庸”之道,后来成为中国人处理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影响极大。 
 第四,“天命”观。一方面,孔子承认有天命,认为“死生有命,富贵
在天”,天命不可知,不可抗拒,能给人带来幸福或不幸。另一方面,他又
认为,命不能决定认得精神道德,人虽不能自己决定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命运,
但在道德生活中,可以通过学习和修养,达到很高的境界。 
 第五,教育思想。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还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首创私学,在中国教育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主张在学习对象不分等级、
族类。在教育方法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特点启发、开导,反复温习。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
“德治”,重视“仁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
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71 
第五节 道家、法家思想 
一、道家思想 
 中国的道家思想由老子创立的,后来又有庄子等人继承和发展。道家思
想与儒家、法家在中国一起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最重要的三大流派。
虽然,道家思想远不能与儒家思想相比,但是在中国也有很大影响。 
 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代,道家用“道”
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
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是无所不能、永恒不灭,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
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其学说以“道”为
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道家代表人物有盘古、伏羲、广成子、黄帝、炎帝 、姜子牙、老子、庄
子、列子、鬼谷子、张良、张道陵、司马徽、诸葛亮、冉闵、徐茂公、刘伯
温、颜真卿、王羲之、张三丰等等英雄人物。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始源於黄帝,集大成於老子,发扬於
张道陵天师,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书法、
美术、体育、史学、商业、军事等等影响极为深远。 
西汉初年,唐朝初年,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唐玄宗、宋仁宗、明太祖
皆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前朝苛政之后得以休养生息,成为最强盛的王
朝。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仁宗盛治、洪武之治。 
 72 
道家思想的主流派有:黄老列庄、黄老学派,纵横家、修真派、法家学派、
玄学、杨朱学派可能影响了庄子。慎到、田文等齐国陵下法家学派也是以道
家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兵家思想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无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利。古代历代帝王一直极
为重视道家,凡是以道家思想治国都会兴盛强大。现代人说到道家以为就是
清心静气、自然无为或中医养生的表面印象,真正的道家远比这些表面印象
更为博大玄奥。 
纪晓岚曾评价道家:综罗百代,广博精微。言其悠远、海纳,赞其丰广、
细腻。中国文化中,最飘逸清扬智达慧睿的就是道家。 
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
的根在道家。 
二、法家思想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
国的思想。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战国时期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
学派。 
法家是先秦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派利益的学派。代表人物有李悝、吴
起、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等。他们都是一批主张“变法”的政治改革
家和思想家。他们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极力辅佐一些国君进行社会政治、
经济改革,并从某些方面为维护地主阶级统治提供了理论、原则和方法。法
家学派在政治上、理论上,一般说来都是主张变法革新,要求加强君权,提倡
以“法治”代替“礼治”,积极发展封建经济,鼓励“耕战”,力求做到
“富国强兵”,以达到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目的。在文化教育领域里,
 73 
法家也提出了许多有别于其他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政策。其中杰出的思想代表
人物是商鞅和韩非。 
参考内容 
一、庆假日 
1.“五四”青年节 
公历 5 月 4 日。1919 年在中国发生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
“五四运动”,青年发挥了先锋作用。为了使青年们继承和发扬这个光荣传
统,规定这一天是青年节,进行纪念活动。 
 2.“六一”儿童节 
 公历 6 月 1 日,这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1949 年,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
为保护全世界儿童的权益,反对对儿童的残害,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上,决
定 6 月 1日为国际儿童节。 
 3.“七一“建党节 
 公历 7 月 1 日。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在伤害建立。1941 年,决定
将 7 月 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 
 4.“八一“建军节 
 公历 8 月一日。1927 年 8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了由周恩来、
朱德等人的武装起义,次年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农民起义部队会师,
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军。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独立领导的武装力量。
后来,把这一天定为建军节。 
 74 
二、 数字、风水和忌讳 
 1.数字 
 数字在中国自古就是重要的文化语言,常有特征意义。 
 “一”是万物之源,是一切的开始,正如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二”。古人认为事物都在于对立统一之中,因而都
能被一分为二,如阴阳说把世界分为天和地,把人分为男和女等。“二”还
常常用“两”、“双”来表示,如“小两口”、“双亲”。 
 “三”在中国数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如古人说“天有三光”:日、
月、星;人有“三尊”:君、父、师;猛子说“天时”、“地利”、“人
和”。 
 “四”中国人喜欢用“四”来合称事物,如四季、四方,文房四宝(笔、
墨、纸、砚)、四大美女(貂禅-diaochan – Điêu Thuyền 、西施、王昭
君、杨贵妃)。不过因为“四”和“死”的发音相近,常被认为不吉利,所
以人们一般都忌讳 在“四”的日子举办喜庆之事。 
 “五”常用来概括事物,如“五行”表示宇宙中最基本的物质:金、木、
水、火、土。“六”表示吉祥,如“六六大顺”(六与流发音相近)。“七”
表示一个周期, 如死者后能转生,家人每七天要祭一次,直到 49 天,这是
给死者“做七”。 
 “八”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因为它与“发”的读音比较接近,人们希
望这个数字能带给他们财运,所以常在八号那天举行开张仪式或结婚典礼。 
 “九”是个数位中最高的单数,象征着至高无上,并因与“久”音同,有
长久、高寿等意义。 
 75 
 “十”被看为完美的象征,所以很多圆满的词语中都有“十”这个数字,
如十分、十全十美。 
2.风水 
古人相当讲究风水,风水主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风水通常指住宅建筑物的风向、水流形势。古人住宅前面有河,后面和
两边有山可算是“风水宝地”。古代方向观念认为东方和南方最好,因为东
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南方阳光充足。古代的建筑大门一般在东南方,卧室
最重要的安排在南方位,厕所被安置在朝北的位置。屋内四方也有这样的规
矩,坐西面东的座位被看为上座,必须给长辈坐。 
3.禁忌 
禁忌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自古就有姓名禁忌,人们一
般不能直接叫君主或长辈的名字。此外,还有学生不能叫老师的名字,下手
不能上司的名字,不然都会被认为不礼貌。 
 在语言方面的紧急还有不少,如人们常忌讳说“死”这个字,所以有许
多代替“死”的词语,比如“寿终”、“谢世”。 
 此外在节令、婚娶、生育、丧葬等日常生活方面,也有很多禁忌。如正
月初一忌扫除,以免把才气扫掉;春节期间忌说不吉利的话,忌打破器物,
万一不小心打破,要马上说“岁岁平安”。还有同姓不能结婚,属性不合
(如鸡与狗、猪与猴)不能结婚等。 
思考题: 
1.请介绍一下中国的主要节日及其由来。 
2.请谈一谈中国的婚葬习俗。 
3.谈谈中国的饭菜酒茶与越南的有什么相同及区别。 
 76 
 77 
第九章 中国的国际交往 
 Mục tiêu: 
- Trình bày được sự phát triển quan hệ ngoại giao, các chính sách ngoại giáo, 
mậu dịch đối ngoại và giao lưu văn hóa của đất nước Trung Quốc trong thời kỳ mới. 
- Đọc hiểu được bài đọc, bình luận được các vấn đề về chính sách đối ngoại, 
giao lưu văn hóa của Trung Quốc với các nước khác trên thế giới. 
 - Nhìn nhận đúng đắn một cách tổng quan nhất về giao lưu văn hóa, đối 
ngoại của đất nước và con người Trung Quốc. 
 Nội dung chính: 
 中国的国际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早就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
西亚及欧洲一些国家开展了丝绸方面的贸易交流。同时,与日本、朝鲜有了
密切的往来,与东南亚建立了友好关系。后来,中国还跟西洋、非洲 30 多个
国家进行贸易、文化交流。总而言之,古时候,中国与外国的交往比较活跃,
那时,中国是先进的国家,国际地位比较高。 
 可是,自从 17 世纪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中国很快落后了,国际地位低下,尤其是 19 世纪 40 年代以后。直到新中国
成立以后,中国才能够与世界各国正常交往。 
第一节 外交关系 
一、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首先宣布,不承认国民党旧政府以
前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同时还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国人民
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意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
何外国政府,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50 年代,中国与苏联建立了友好联盟,与东欧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积极主动开展了和平外交。到 60 年代,中国与苏联关系出现了破裂,影响了
 78 
中国与东欧国家的关系。那时期,中国重点发展了与亚、非、拉“第三世界”
的关系。 
 70 年代,世界上出现了美、苏、中“大三角”的政治格局。1972 年,美
国总统来华采访,发表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
法政府 ,结束了中美对立状态,1978 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同这个时期,
中国恢复了与日本关系,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欧、亚洲、非洲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80 年代,中国进入经济建设时期,实行了改革开放。1989 年,实现了中
苏关系正常化,同时还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中国还进行解决香港、
澳门问题,到 1997年香港归还中国,1999 年,澳门终于也归还中国。 
 90 年代初期,世界上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达 155 个。中国作
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坚决主持正义,积极推进建立合
理的国际政治,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 
二、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指的是中国在处理同世界上一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
经济、文化、边界等各种关系中的措施和办法。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包括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他政策措施处理办法。在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导下中
国已经同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的外交关系并取得多成就。 
 中国外交取得多的成果是因为中国政府采取了合理的外交政策。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79 
 第二,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 同世界上一切家发展友好关系。
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
互利,和平共处。 
 第三,坚持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bàquán)主义 和强权
政治, 反对使用任何武力和以 武力相威胁(wèixié – uy hiếp),合理合作、
共同发展。 
 第四,坚持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
严正立场。 
实现证明,中国政府制定和坚持的这些外交政策,既符合中国的根本利
益,也符合他国根本利益,它是维持和发展中国与各国正常关系,建立和维
护国际正常秩序(zhìxù - trật tự)和保障。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
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
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
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
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
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二节 对外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是“平等互利,互通有无”。解放初期,中国
的对外贸易规模很小,而且出口商品主要是农产品。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总
额速度增加,而且出口商品结构方面也发生很大变化,其中主要是工农制成
品,站 80%左右。 
 80 
 中国与外国的贸易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①记帐贸易,协定贸易。由中
外政府鉴定双边协定,进出口商品后,不要每次用外汇结算,只是记帐,年
终进行结算。②现汇贸易。买卖双方按国际市场价格和国际惯例(guànlì - lệ 
thường),商定价钱和交火条件,逐笔结帐。这是通常的贸易方式。③来料
加工。由中外厂商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料、辅料、零件,由中国按协定加工,
由国外厂商销售。④补偿商贸。由国外场商作为贷款提供技术、设备及某些
原料,由中国生产产品,进行补偿。⑤租赁、贸易。由国外厂商直接或通过
租赁公司,向中国提供机器设备等,供中国使用,中国分期付租金。⑥合资
或通过租赁公司,在中国境外销售产品。随着中国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与外
国进行贸易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外贸体制,全国的贸易的最高行政
管理机构是对外经济贸易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下放(trao quyền cho 
cấp dưới)外貌经营权,各地区、单位可以自主。通过外贸体制改革,对外贸
易经营活动被搞活起来,由此带来了中国对外贸易额的告诉增长。 
中国驻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官方经济贸易机构,名称叫商务参赞处。其主
要任务是促进中国与驻在国的经贸合作关系,负责协调和归口管理在国与驻
在国的各项贸易工作,与驻在国的政府后团体进行贸易谈判、贸易协定、贸
易咨询等。 
 除了各参赞处外,中国还有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简称“贸促会”,其
任务是促进中国与国外经济贸易界的互相理解、友好和经贸关系的发展。此
外,中国还进行各国际交易会,举办中外的展览会。这些都促进了中国国际
贸易的发展。 
 81 
第三节 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
性的内在要求。文化交流包括人员的往来,物产的移植,衣食住行、婚丧嫁
娶等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等的传播。交流的途径
多种多样,如政府使节、留学学生、宗教、商业与商人、手工工匠等,甚至
战争与俘虏,也曾为文化交流提供渠道。 
 中国文化自古就猛烈地影响了亚洲地区,形成了东方文化圈。在世界进
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西方文化猛烈地冲击着东方文化,中国文化也受了西
方文化的影响,可是还是具有中国色彩的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积极
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各国鉴定了文化协定,派文化代表团出国采访,派
出专管文化方面的人士。 
 中国的对外形式多种多样,有艺术表演、电影、体育为主要交流项目,
还有绘画、书法、雕塑、陶器、古文物、工艺美术、摄影、剪纸等。 
 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既包括宣传中国的文化,也包括吸收外国的文化,
在交流中,是中国的文化更加丰富,更加繁荣。对外文化交流、对外经济贸
易、政治外交三者结合,构成了中国国际交往的总态势,树立了中国的国际
形象。今后,随着中国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继续扩大,中国的国
际交往一定会更加频繁。扩大各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走向国际化的时代,
是中国,也是全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思考题:1.中国的外交政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谈谈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况。 
 3.文化交流有对国家有什么意义?请谈谈中国与越南的对外文化交
流。 
 82 
TÀI LIỆU THAM KHẢO 
 [1]Vương Thuận Hồng (2015), Đất nước học Trung Quốc, Nhà Xuất bản 
Đại học Văn hóa Bắc Kinh, Bắc Kinh (王洪顺(2015),中国概况[M]. 北京:北京文
化大学出版社.) 
 [2] Hàn Giám Đường (2016), Văn hóa Trung Quốc, Nhà Xuất bản Đại học ngôn 
ngữ Bắc Kinh, Bắc Kinh(韩鉴堂(2016),中国文化[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3]Trần Thị Thanh Liêm, Trương Ngọc Quỳnh (2013), Tìm hiểu Văn hóa 
Phương Đông, Nhà Xuất bản văn hóa thông tin, Hà Nội 
[4]https://baike.baidu.com/ 

File đính kèm:

  • pdfgiao_trinh_dat_nuoc_hoc_trung_quoc.pdf